何志踏入了一间未知的办公空间,其姿态宛如探险者踏入未知的密林。他的目标是那些潜伏在阴影中的视觉和听觉工具:隐藏的摄像头、窃听装置。
何志环视四周,动作娴熟地戴上了白色的手套。地面上摆放着几个黑色的行李箱,他逐一打开这些箱子,从中取出形状各异的检测仪器,并逐一进行安装和调试。
“狩猎”行动展开,他不会遗漏任何一个角落和缝隙,对任何出现在这里的物体都不会放过。经过一个小时,办公室的主人便能得知,自己的办公室是否已被窃听或偷拍。
何志会,现年四十四岁,从事安防行业。自过去十四年间,他的生活与“窃密”一词紧密相连。
从2005年至2008年,他身为一名在法律边缘徘徊的私家侦探。到了2009年,随着国家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加大,他因掌握数份他人通话记录及部分个人信息,最终被判刑七个月。面对挫折,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转型之路,转而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反窃密侦探。他不仅为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以及遭受隐私侵犯的个人提供专业的反窃密检测服务,还致力于研发和销售各类反窃密设备。在与窃听器、针孔摄像头、定位器等窃密工具背后的不法分子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专业的技能。
私家侦探的“黄金时代”
在深圳的一家知名酒店内,何志正对台灯进行检查。在采访环节中,他向钛媒体《在线》展示了如何进行办公室的检测、酒店的定位器排查以及车辆定位器的识别过程。
2005年,何志会年满三十,他告别了军旅生涯,与三位战友一同踏上了前往深圳的征程,期望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展开一段新的冒险之旅。
何志在深圳感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反差。退役后,他缺乏职场经验,面前仅有的选择是保安等初级职位。“这样的收入水平太低,根本不切实际”,他内心深处并不甘愿。
他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私家侦探的文章,文中对这一职业的描绘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军队服役时的往事。这让他感到颇为有趣,于是他开始摸索,最终成为了“深圳首批”私家侦探队伍中的一员。
他有三项业务:取证、寻人查址、追债。
一位女性雇佣他来捕捉她丈夫不忠的罪证,而另一位男性则委托他探寻他妻子婚外情的铁证。
债务纠纷,法院判决后被告跑路,原告请他调查跑路者的踪迹。
夫妻离异后,女方音讯全无,导致男方无法探望子女,于是恳请他人协助搜寻女方的居住地址以及孩子的行踪。
商人请他负责追索欠款者,公司聘请他打击假冒伪劣,更有他人意图“借助”他来调查官员。
从事私家侦探工作数年,何志对定位器、窃听设备和微型摄像头的安装与操作技艺已炉火纯青。无论是住宅、办公室还是汽车,他都能精准判断哪些位置最适合安装,并熟练掌握最有效的安装方法。
9月3日,在深圳,安特保集团的何志会向同事们传授了关于窃密设备安置的技巧。
私家侦探的日常生活,虽然与影视作品中的紧张刺激场面有所不同,但同样常常面临风险。
何志曾有一次需要为一辆车更换定位器,他首先得拆下后保险杠上那个电量几乎耗尽的旧定位器,然后才能安装上新的一个。
该车尾部正朝向住宅楼的电梯入口。新安装的定位器尚未启用,他尚未起身,车的主人便从电梯中走出。目睹有人蹲坐在自车后方,他一声断喝“何事”,随即迅速上前,将何志会拦住。
何志发现手机掉落在他的车尾下方私家侦察,于是他迅速捡起之前故意放置在那里的物品,此举实为一个技巧。他先将物品放置于车尾,随后安装定位器,待时机成熟再进行拾取。若有人目睹这一过程,他会假装是在捡拾物品。
车主正处于某事件的中心,意识到有人将对他进行调查,因此变得格外警惕。他立即拨打电话,召集了几位朋友,将何志会暂时“看管”,同时吩咐他人将车辆驶往维修厂进行检测。
何志预感到事态严重,已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他生怕修理厂能追踪到那枚追踪器,同时他自己的手机以及车辆上的监控设备中,保存了车主的大量视频资料。
半小时后,修车师傅将车辆抬起,对车尾和底盘进行了仔细检查,甚至拆下了轮胎惠州哪里有靠谱的婚外情调查公司,但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私家侦察,也未能找到何志会所安装的追踪器。车主无奈之下,只得放何志会离开。
这堪称他从事私家侦探工作以来最为惊险的一次冒险。安装定位器通常需在十秒之内完成,何志回忆说,在那次行动中,他将定位器巧妙地安置于那辆车的后保险杠缝隙之中,极为隐蔽,“那处位置是藏匿定位器最为理想且最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2005年至2008年间,何志会从事了三年的私家侦探工作,期间业绩斐然,事业蒸蒸日上。在最为辉煌的时刻,他甚至选择在深圳最优质的办公物业——南山海王大厦租赁了一间宽敞的办公室。
对私家侦探而言,那是一个“黄金时代”,亦是一个“无序时代”,他们在这片灰色地带中,正邪难辨。然而,这一切在2009年画上了句点,那年,何志因“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罪名,被判处了7个月的监禁。
自2009年2月28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七)》中,第253条新增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
非法获取或窃取公民个人资料,若情节恶劣,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将被处以罚金,可以是并罚或单独处罚。
警方在何志会公司的电脑中查获了五份通话记录,每份记录中包含了两百多条通话信息,此外,他们还在其U盘中找到了若干信息资料。
那时新出台了一项法规,我对它并不熟悉。何志向钛媒体《在线》表示,经历了不少挫折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威力,自己也变成了半个法律专家”,“如今管理愈发严格,一份通话记录中包含了两百多条通话,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了。”
自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公民信息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强化:
非法获取或窃取公民个人资料,若情节极其恶劣,将面临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罚金。
2017年,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进行了释义。
非法获取并交易超过五十条的人身位置、通讯内容、信用记录和财产状况等敏感信息;非法获取并交易五百条以上的包括住宿资料、通讯记录、健康状况、交易记录等可能危害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均构成“情节严重”。
拆除监听设备
深圳某星级酒店,何志会在一次模拟检测中。
既然擅自安装监听装置触犯了法律,何志便毅然决然地决定拆除这些设备,从而实现转型。凭借对相关设备性能及安装方法的深入了解,他携手友人,着手研发并销售对抗窃密技术的产品,同时,他们还推出了反窃密服务的线下检测业务。
在2009年,何志会携手其合作伙伴投身于淘宝事业,同时他们还精心培育了三支专业的检测队伍,致力于为遍布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便捷的上门检测服务。
主要服务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的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这些客户中不少与何志会所属的安特保集团签订了年度服务协议;检测人员会每月进行上门服务,亦或在重大会议前夕进行检测。此外,客户群体还包括三分之一的比例为个人客户。
三个检测小组每月需对二十家企业进行检测。若需预约线下检测服务,预约人需先在天猫店铺支付30%的订金。在与新客户交往时,何志会常会提出“考验”:客户可自行安装相关设备,若检测人员未能现场发现,客户将无需支付检测费用,且已支付的30%订金也将全额退还。
何志向钛媒体《在线》透露,有半数人会选择放置物品以对我们进行考验,而他们每次都成功通过了这些考验。
检测服务的费用依据面积和地区有所不同,在广东省内的起始费用为五千元,而省外则需支付一万元起。每次检测至少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到现场,针对100平米的办公室,检测所需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
对一家企业进行检测,通常选择在下班后的夜晚进行,此时,会议室、董事长及总经理的办公室、接待室往往成为检测的重点区域。在这些地方,检测人员会着重检查是否存在窃听设备,因为窃密行为通常旨在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
何志会向钛媒体《在线》展示如何检测办公室。
抵达检测现场后,何志会环视四周,然后熟练地戴上了一副白手套。这副手套不仅能够守护他手中价值不菲的检测仪器不受汗水侵害,而且,在发现窃密设备时,检测员绝不能在上面留下任何指纹。
请问此处上次进行翻新是在何时,具体变动了哪些区域?近期又增添了哪些家电?其中,哪些家电并非自行购买而是他人赠送的?在正式开展检测工作之前,何志会必然会对客户提出这些问题。
新近翻新的区域成为检测的关键地带,新增的电器设施同样成为检查的重点。电话、路由器、空调、电脑主机、盆栽、相框、壁画、装饰品,以及茶几和沙发底部、会议桌与办公桌的背面、座椅的缝隙、白板笔和白板擦等,均有可能被植入窃密装置的隐蔽位置。
检测演示中,何志会使用节点探测仪扫描一幅装饰画。
检测过程中需运用7至8种高性能仪器,诸如频谱分析设备、模拟信号抓取装置、电磁场强度探测器以及长杆式摄像头等,这些设备分别源自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及台岛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更是由何志会和其团队自主研制而成。
俄罗斯的探测节点设备售价高达十三万元。该设备功能类似于雷达,属于一种主动防御式的检测工具,能够不受窃密设备是否开启、是否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影响,进行有效探测。
该设备拥有多种色彩的警报提示,且具备调节输出功率的功能;无论扫描区域中发现电路板、二极管、金属或塑料,它均会触发警报声。
尽管如此,该系统存在一定的限制,一旦侦测到电路板或二极管,便会触发警报。以检测一台正常运作的电器为例,即便没有问题,它也会发出警报。要准确判断这是否为误报,以及电器内部是否真的藏有窃密装置,丰富的经验至关重要。比如,可以通过观察电器是否有过拆装的痕迹、缝隙是否保持正常、灰尘分布是否异常等细节来进行判断。
该长杆主要用于探测天花板,其顶部装备了一款能够实时调整方向的摄像头,并且具备检测近距离无线电波的能力。
插线板内安装的这种插卡式窃听装置(位于左上角),其内部配备有电话卡,其运作机制与手机相似。当窃听者希望进行窃听时,必须先拨打该电话。
除了传统的插卡式窃听设备,录音笔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窃听工具。它配备有存储卡,便于随身携带,且不会发射无线电波,因此,普通的无线电波探测设备无法发现它的存在,唯有通过节点探测仪的扫描才能对其进行定位。
最新的窃听设备,借助4G或Wi-Fi技术实现数据的即时传输,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在无声音状态下进入休眠模式,一旦声音达到特定分贝值,便会自动激活,对实时对话进行窃听并将数据发送出去。
挂钟内部藏有针孔摄像头,此摄像头可模拟信号;借助特定设备,它能够探测并记录画面信息。
这属于第一代针孔摄像头,它依赖模拟信号工作。偷拍者需在摄像头安装点周围约300米范围内设置接收器,并借助遥控设备进行操作。探测设备能在数分钟内捕捉到由针孔摄像头拍摄的模拟信号画面,同时不会干扰偷拍者接收图像。随着数字信号针孔摄像头的问世,模拟信号的使用已经较为罕见。
一个小于1厘米的针孔摄像头。
该针孔摄像头模块的电路板尺寸甚至小于U盘,它依靠无线信号传输进行工作,仅需接入电源即可启动。模块可隐蔽安装在电器内部,与电器内部线路或电池相连,持续运作。偷拍者通过专设的手机应用程序,能够实时观看到拍摄画面。
在便携式扫描仪的照射下,针孔摄像头显现出几点红色光芒。何志会指出,这类摄像头极难通过肉眼辨识,若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惠州哪里有正规的侦探公司,想要检查室内空间的安全性,便可以利用便携式的针孔摄像头扫描器来进行检测。
何志会和他的专业检测设备。
何志会负责的检测工作中,有高达20%的客户确实检测出了窃听或偷拍装置。这些装置大多被隐蔽在办公室或会议室的沙发、茶几下方,以及电话机内。而在某些私人住宅中,由于家庭纠纷,一套房子内竟然发现了多达5个针孔摄像头。
如果客户想要找出安放设备的人,他有以下这些办法:
若为存储型录音设备,最理想的做法应是确保信息不外泄,将其放回原位,并设置监控设备静候录音者返回取回。
针对采用插卡存储的微型摄像头,通过查看存储卡中的数据,或许能够揭示一些线索。在进行测试或安装过程中,偷拍者很可能无意中将自己摄入了画面。
若该窃听器系通过插入电话卡进行操作,或许借助该电话卡,我们能够追踪到安装此窃听器的个体。
若是采用实时传输的微型摄像头,安装者或许会在设备上留下个人指纹,此时选择报警处理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此外,还可以通过调取周边的监控录像来寻找线索,或许能够锁定嫌疑人。
顾客在角落和缝隙中发现隐藏的窃密工具时,感到惊讶的并不多见。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此心知肚明,他们并未感到惊奇,甚至心中已有猜测。何志向钛媒体《在线》透露,他得知,真正选择报警的,只是寥寥无几。
不管有没有发现,检测完成,何志会都会给出一些防范建议。
定期检查茶几、办公桌下面,这里便于粘贴窃听器、录音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在电器的螺丝上留下标记,并定期进行查验。一旦发现螺丝有被动的迹象,便有极大的可能被他人暗中安装了异物。
携带的个人充电宝和充电插头,若非自购,建议尽量避免使用。
追踪猎物的猎人
何志会带着检测设备离开公司。(图/小黑)
何志踏入一间未知的办公室,这场景仿佛猎人踏入茂密的丛林。他内心充满了期待,渴望有所收获,就如同猎人渴望从丛林中捕获猎物一般。
他将潜伏于阴影中的视觉与听觉器官喻为狐狸,从中体验到猎人般的愉悦与挑战:无论狐狸多么狡猾,我都将瞄准并击中它;它藏得越深、逃得越灵活,我击中它后,成就感便越强。
何志向钛媒体《在线》透露,每当发现窃听器和针孔摄像头,他的心跳便会不由自主地加速,那份激动难以言表。从业11年来,这种感受始终如一。他比喻说,这种感觉仿佛是寻宝者找到了宝藏,那一刻的惊喜无以言表。
但如果在这一刻表现出兴奋,怕是不合时宜的。
老板,请过来这边,我发现了一个疑似物品,您能确认这是否属于贵方?在表达这个请求时,何志的面部表情显得很平静。尽管内心可能有所激动,但面对受伤害的人,他坚决“不会产生任何幸灾乐祸的念头”。
从事私家侦探工作,采取非同寻常的方法搜集证据,追求“维护正义”的激情一度让他热血沸腾,然而那时的“正义”在法律上却难以立足。从事检测工作则是切实捍卫正义,得到法律的认可,何志曾言,与侵犯隐私者对抗,赋予了他强烈的使命感和满足感。
何志会使用节点探测仪扫描一个装饰挂件。
何志会,客户询问你,若检测不出任何异常,那该如何是好?其言外之意显然是,只有检测出问题才能算作是完成了任务。
如同你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若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你难道会告诉医院说:“既然体检结果良好,那我就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了吗?”何志便以这样的比喻向对方阐述,若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那么这便意味着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是一个适宜召开会议的地方。
何志有八成可能检测不到任何异常,即便如此,他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尽管起初他抱有寻找到某些结果的期望。
经过我们的严格检测,我们能够确认某个地点的安全性达到百分之百,这无疑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然而,何志对钛媒体《在线》表示,部分客户对此却感到失望,其中一些人,他们更期待我们能在他们的居所中发现一些异常情况。
钛媒体《在线》表达了想要亲自前往现场进行检测并采访客户的意愿,然而,何志对此坚决地表示了拒绝。
这是一项极其私密的事务,那些有检测需求的人,他们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个人隐私,即便是我们身处现场,也绝不可能进行拍摄。何志表示,保护客户的隐私是进行检测的首要原则,“即便我们身处现场,也应当专注于工作,对客户的具体情况,了解得越少越好,即便有所猜测、有所了解、有所洞察,也应当保持无知的态度。”
何志会接触的客户中,有80%都跟他成了朋友。
从一台车上拆下8个定位器
这是一款具备监听功能的无线传输型定位设备。该设备内置磁铁,便于固定于汽车等物体上。其表面设有的圆形弹簧式触点,充当了防盗报警的功能。若有人试图拆卸,触点将自动弹出,并触发警报,同时向设备安装者发送后台通知。
定位器并非持续不断地发出信号,其运作模式为间歇性。以某些定位器为例,它们每隔3分钟会发送一次包含位置信息的心跳包,而每次发送的持续时间则不超过2秒钟。
某些定位器具备设定时间点的功能,它们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发送位置数据,完成信息传输后便会自动停止工作。
检测定位器的用户群体可分为三类,包括因感情纠葛而使用、因抵押车辆而使用,以及从事二手车交易的个体。
夫妻间情感问题频发,一方常怀疑另一方,于是选择在车上安装定位追踪器。何志向钛媒体《在线》透露,近几年来私家侦察,他观察到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以前主要是男性驾驶车辆前来检测定位器,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驾驶车辆来进行检测。
深圳市的安特保集团,正在进行一项测试活动,由何志会主导,他们正在检验该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型产品——一款定位器检测器。
无线电波检测成为定位器检测的主流手段,然而,鉴于定位器发射的无线电波传播周期极短,并且某些定时功能的定位器其工作时长存在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对车辆定位器的检测过程变得尤为耗时,有时甚至需要长达48小时才能完成彻底的排查。
何志在钛媒体《在线》中提到,在使用检测定位器之前,通常需要先评估放置定位器的人是否具备开启车门的能力。
如果无法打开车门,重点就在底盘、后保险杠缝隙等位置。
若车门得以开启却不能驾车离去,那么定位器或许被安置在座椅底部、靠背的裂缝中、储物箱内或后备箱两侧的隐蔽层等处,这些隐蔽角落便于安防人员快速地“随手藏匿”。
如果安放的人有车钥匙,还能随时将车辆开走,情况就更加复杂。
除了无线定位器之外,尚存在一种有线定位器,此类设备可能被安置于车门、脚踏板、仪表盘等内部结构之中。在多数情况下,若对车辆是否配备了有线定位器产生疑虑,便需前往维修厂,并请电工沿着车辆的主要电路进行仔细的查找。
伪装的烟雾报警器
何志会向钛媒体《在线》展示如何运用节点探测仪对酒店客房的中央空调出风口进行检测。2018年9月,在深圳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旅客在空调出风口处意外发现了一个微型摄像头。
何志会注意到,在其检测客户名单中,并未出现酒店的身影。他认为,考虑到声誉和成本因素,酒店很少会主动进行检测,而且对这一话题也较为敏感。毕竟,酒店的客源流动性极大,一旦今天检测出问题,明天又会有新客人入住,如此循环往复,频繁检测似乎并不现实,“也不能天天测”是他的原话。
何志正在仔细检查酒店卫生间的镜子,他发现即便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并无异样的镜子,其背后也可能潜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酒店住宿时,应关闭照明,借助手机摄像功能来观察四周,若发现红色亮点,那可能是隐藏的针孔摄像头。关于这一广为流传的说法,何志会指出,此方法对于具备夜视功能的针孔摄像头确实有效,然而对于无夜视功能的摄像头则不起作用。若没有检测设备,想要在酒店住宿时防止偷拍,只需将灯关闭,仅保留一盏非常微弱的灯光,这样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将会非常模糊不清。
何志正在进行烟雾报警器的检查工作。在此过程中,他曾遭遇过经过改装的烟雾报警器。这些报警器外表看似无异常,但实际上内部暗藏了针孔摄像头。
何志会解释称,酒店中安装的针孔摄像头类型多样,既有依靠光线感应的,也有设定特定时间自动启动的。据我所知,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后者,它们会在每晚的特定时间自动开启,进行偷拍。此外,他还提到,这类偷拍设备中,有部分被伪装成螺丝钉,这类设备在酒店淋浴间出现的频率较高。
前男友在她家装了两个摄像头
一位消费者在购得针孔摄像头检测工具后,于自家的空调通风口处发现了一枚隐藏的针孔摄像头。
这位顾客总共发现了两个隐藏的摄像头和一台窃听设备:一个摄像头被安装在空调装置中,另一个则藏在插座里;而窃听器则放置在她梳妆台侧边的电源插座上。她向客服明确表示,她已经确认,这些装置是由她的前任男友所安装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无论她在家中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前男友似乎都了如指掌。她心生疑窦,怀疑自己可能遭到了窃听,于是她购置了两款小型探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证实了她的猜测。恐惧感油然而生,她陷入了两难,不知是否应该报警。这时,客服小健给予了鼓励,并主动为她提供了心理支持。
实际上,不论是什么东西,一旦被发现,他们往往便能识别出是何人所置。小健在向钛媒体《在线》透露时表示,尽管他只是坐在电脑前,但由于所售物品的特殊性,他每日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需求及不同的人。有些人坚信自己的思维正受到监控,即便未言明,他人的心思也能洞悉;而另一些人则怀疑自家的墙壁中藏有窃听设备。
屏蔽实验室,一名测试员在检测一件反窃密新产品的性能。
何志会观察到,每隔三年,市场上的窃密技术及设备便会进行一次更新换代。在他身后,是一个由一千多名工程师构成的研发团队。对此,何志会对钛媒体《在线》坦言,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中,若研发进度无法跟上,便无法有效应对窃密技术的突破。
道行虽深,妖术更甚,显然,我们非属妖魔之列,他们亦非道法之辈,何志如是言。(采访/撰文:陈拯、李晓玉)
——————————————————
钛媒体影像专栏「在线」
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潮中那些在线的个体
影像是准确的,但影像并不是全部事实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这个「在线」的时代,我们和你来一起发现